這項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鮑哲南教授說,這是第一種能夠感知壓力并與大腦溝通的柔性人造皮膚,距真正像人類皮膚的柔性人造皮膚“更近一步”。
這一技術的核心是一個雙層的塑料結構:頂層建立感覺機制,有一個感受器可檢測從輕微的敲指到有力握手與人類皮膚相同范圍上的壓力;底層充當回路傳送電信號并將它們轉換為與神經細胞兼容的生物化學刺激。
借助光遺傳學技術,研究人員改造了實驗鼠的大腦神經細胞,使得人造皮膚能夠向這種改造后的細胞傳遞電信號。
鮑哲南說,壓力傳感器的一個難點就是感知微小力量,而他們開發的人造皮膚連一粒大麥、一小粒食鹽、一只蝴蝶造成的壓力都可以感知。研究人員下一步將研制可以感知溫度、痛覺等感覺的傳感器